分類: 健康新聞
郭曉兵:美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或引發核升級
來源:環球時報
日前,美國太平洋陸軍發言人表示,將於2024年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導彈。這是2019年美退出《中導條約》以來首次部署陸基中程導彈,這將給持續緊繃的全球安全形勢增加更多不穩定因素,加大地區軍備競賽與集團對抗風險。
美軍欲部署的陸基導彈應爲“堤豐”導彈發射系統。11月18日,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曾宣稱,將在印太地區部署“堤豐”系統。該系統與美海軍的導彈發射系統類似,每個發射器配備4單元MK41垂直髮射系統,能夠發射對陸攻擊型“標準”—6導彈和陸基“戰斧”巡航導彈。今年6月,美陸軍在對“堤豐”導彈發射系統進行測試後,宣稱其已擁有全面作戰能力。“標準”—6導彈原本是爲美國海軍設計的遠程防空導彈,射程爲240公里至460公里,可對抗固定翼和旋轉翼飛機、無人機、反艦巡航導彈及處於飛行末段的彈道導彈,有需要時還可作反艦導彈。然而在2020年11月,美國陸軍開始將“標準”—6導彈用於戰略中程火力系統,旨在打擊對手的陸基遠程導彈和地面目標。
陸基“戰斧”巡航導彈是一種全天候由潛艇或者水面艦只發射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射程可達2500公里。冷戰期間,美國就曾部署陸基“戰斧”巡航導彈。1987年美蘇達成《中導條約》後,這種導彈被封禁。但是隨着《中導條約》作廢,美國很快就解除封禁、重新試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除這兩款導彈之外,“堤豐”系統還可發射其他多種型號的導彈,便於形成防空、反導、反艦和對地攻擊的一體化能力,因此成爲美陸軍在印太地區着力推廣的重點項目。
此外,美軍還有若干個陸基中導項目,未來也有可能部署在印太地區。一是精確打擊導彈(PrSM),原本射程爲499公里,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射程增至1000公里。二是陸軍的遠程高超音速武器“暗鷹”,射程可達2775公里,是美國目前研發的射程最遠的陸基中導。
美國軍方大力發展並積極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其中也有軍種利益之爭的因素。美國鷹派熱衷於炒作印太地區所謂的“中導差距”,認爲自己在中導方面吃了虧。其實,《中導條約》限制的只是美國的陸基中程導彈,對於其佔有優勢的海基和空基中程導彈根本未加絲毫限制。比如,美軍擁有大量的艦載“戰斧”巡航導彈和空基JASSM/LRSAM導彈。因此,美國陸軍急於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是想借着炒作“中國軍事威脅”,從節節攀升的國防預算中分一杯羹。
美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顯然不利於地區戰略穩定。其一,美軍在印太部署的陸基中導生存能力較弱,易招致先發打擊。按照美戰略界設想,其部署的陸基反艦導彈可用於控制第一島鏈,封鎖進出西太平洋的關鍵通道。但美國作爲一個域外國家,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只能選擇縱深有限的個別島嶼。一旦發生衝突,此類導彈系統目標明顯,容易成爲活靶子。
其二,美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可能引發核升級。未來,美陸基中導或用於攻擊陸地戰略目標,甚至是核目標。例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曾宣稱,高超音速導彈等尖端非核能力有助於增強核威懾能力。這可能導致衝突跨越核常界限,將帶來嚴重升級風險。
其三,美國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還將使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更趨複雜。美在陸基中導具體部署地點問題上一直遮遮掩掩、三緘其口,因爲地區國家都不願意惹火燒身。但不排除美國故意製造事端,挑撥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爲陸基中導落地印太創造有利的條件。(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
郭曉兵:美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或引發核升級
來源:環球時報
日前,美國太平洋陸軍發言人表示,將於2024年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導彈。這是2019年美退出《中導條約》以來首次部署陸基中程導彈,這將給持續緊繃的全球安全形勢增加更多不穩定因素,加大地區軍備競賽與集團對抗風險。
美軍欲部署的陸基導彈應爲“堤豐”導彈發射系統。11月18日,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曾宣稱,將在印太地區部署“堤豐”系統。該系統與美海軍的導彈發射系統類似,每個發射器配備4單元MK41垂直髮射系統,能夠發射對陸攻擊型“標準”—6導彈和陸基“戰斧”巡航導彈。今年6月,美陸軍在對“堤豐”導彈發射系統進行測試後,宣稱其已擁有全面作戰能力。“標準”—6導彈原本是爲美國海軍設計的遠程防空導彈,射程爲240公里至460公里,可對抗固定翼和旋轉翼飛機、無人機、反艦巡航導彈及處於飛行末段的彈道導彈,有需要時還可作反艦導彈。然而在2020年11月,美國陸軍開始將“標準”—6導彈用於戰略中程火力系統,旨在打擊對手的陸基遠程導彈和地面目標。
陸基“戰斧”巡航導彈是一種全天候由潛艇或者水面艦只發射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射程可達2500公里。冷戰期間,美國就曾部署陸基“戰斧”巡航導彈。1987年美蘇達成《中導條約》後,這種導彈被封禁。但是隨着《中導條約》作廢,美國很快就解除封禁、重新試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除這兩款導彈之外,“堤豐”系統還可發射其他多種型號的導彈,便於形成防空、反導、反艦和對地攻擊的一體化能力,因此成爲美陸軍在印太地區着力推廣的重點項目。
此外,美軍還有若干個陸基中導項目,未來也有可能部署在印太地區。一是精確打擊導彈(PrSM),原本射程爲499公里,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射程增至1000公里。二是陸軍的遠程高超音速武器“暗鷹”,射程可達2775公里,是美國目前研發的射程最遠的陸基中導。
美國軍方大力發展並積極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其中也有軍種利益之爭的因素。美國鷹派熱衷於炒作印太地區所謂的“中導差距”,認爲自己在中導方面吃了虧。其實,《中導條約》限制的只是美國的陸基中程導彈,對於其佔有優勢的海基和空基中程導彈根本未加絲毫限制。比如,美軍擁有大量的艦載“戰斧”巡航導彈和空基JASSM/LRSAM導彈。因此,美國陸軍急於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是想借着炒作“中國軍事威脅”,從節節攀升的國防預算中分一杯羹。
美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顯然不利於地區戰略穩定。其一,美軍在印太部署的陸基中導生存能力較弱,易招致先發打擊。按照美戰略界設想,其部署的陸基反艦導彈可用於控制第一島鏈,封鎖進出西太平洋的關鍵通道。但美國作爲一個域外國家,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只能選擇縱深有限的個別島嶼。一旦發生衝突,此類導彈系統目標明顯,容易成爲活靶子。
其二,美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可能引發核升級。未來,美陸基中導或用於攻擊陸地戰略目標,甚至是核目標。例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曾宣稱,高超音速導彈等尖端非核能力有助於增強核威懾能力。這可能導致衝突跨越核常界限,將帶來嚴重升級風險。
其三,美國在印太部署陸基中導,還將使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更趨複雜。美在陸基中導具體部署地點問題上一直遮遮掩掩、三緘其口,因爲地區國家都不願意惹火燒身。但不排除美國故意製造事端,挑撥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爲陸基中導落地印太創造有利的條件。(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
俄羅斯有證據證明美國參與向烏克蘭輸送有毒化學制劑
俄羅斯代表團團長,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基里爾•雷索戈爾斯基週一在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會議上宣佈,俄羅斯有不容置疑的證據證明美國參與了向烏克蘭輸送有毒的化學制劑。
在海牙自11月27日至12月1日舉行第28屆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締約國大會會議。
雷索戈爾斯基在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會議上發言稱:“我們提醒《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締約國,在我們手中有不容置疑的證據證明美國及其盟國參與了向烏克蘭輸送有毒的化學制劑以及運輸它們的工具。”
他指出,這種包括防爆化學制劑在內的有毒化學制劑被轉交給了烏克蘭武裝力量以及爲烏克蘭政府一方作戰的外國僱傭兵。
胸部大易得乳癌?醫揭超殺兇手是這數值
胸部大易得乳癌?醫揭超殺兇手是這數值。(示意圖/Shutterstock)
還算注重健康的楊小姐,大約每2~3年會依照預算爲自己身體各部位輪流安排局部的自費高階影像檢查,但由於胸部尺寸不大(罩杯尺寸爲A cup),一直以來認爲自己乳房發生的病變機率應該很小,且在家洗澡時,也會用手指做簡單的觸摸檢查,從未發現異狀,直到近期健康檢查時,透過乳房X光檢查,觀察到有一處形狀不規則、鈣化點小且僅在局部集中的異常病竈,後續進一步接受切片病理檢驗, 確診罹患乳癌。
●罹患乳癌因素 與胸部尺寸無關
不少人認爲胸部大的女性,發生病變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解釋,罹患乳癌的可能因素與胸部尺寸並無太大關係,若非要說大胸的女性有較高的機率罹患乳癌,其背後真實原因可能是因爲「肥胖」使乳房變大,也因肥胖可能導致乳癌的罹患風險增加。
●乳癌危險因子 肥胖者要特別注意
有研究指出,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罹患乳癌風險;當婦女BMI數值>25,罹患乳癌風險增加17%、 BMI>30,罹患乳癌風險增加37%、BMI>35,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近60%。
●臺灣乳癌年輕化 定期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乳癌」是國人女性的頭號公敵,所有女性都應該積極主動關心乳房健康狀態,定期安排乳房篩檢。沈彥君提醒,所有婦女朋友應維持健康體態(18.5≦BMI<24)。
而臺灣女性乳癌患者相較歐美女性乳癌患者,還明顯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安排一次乳房影像檢查(包括: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動態磁振造影MRI等),定期安排以上乳房檢查,可增加乳癌的偵測率,才能夠把握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機會。
哈馬斯:準備釋放70名被扣押人員以換取5天停火期
哈馬斯:準備釋放70名被扣押人員以換取5天停火期
哈莉·奎因v4
據《耶路撒冷郵報》消息,當地時間13日晚,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發言人阿布·烏拜達表示,他們告訴卡塔爾方面的調解人,該組織準備釋放被扣押在加沙地帶的多達70名婦女和兒童,以換取爲期5天的休戰停火。
卡塔爾斡旋方正努力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協議,哈馬斯通過釋放其扣押的婦女和兒童換取以色列釋放275名巴勒斯坦婦女和兒童。
以色列媒體10日報道說,以方與哈馬斯就交換扣押人員的談判取得進展,但雙方尚未達成協議。報道說,美國和卡塔爾是談判主要參與方。
10月7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爆發新一輪軍事衝突。以方說,被哈馬斯扣押的人員有240多人,目前有數人被釋放。
來源:新華社 央視新聞客戶端
印巴再次交火!印度:一名印軍士兵死亡,已向巴方交涉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0日電 綜合外媒報道,當地時間9日,印度官員稱,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一名印度邊防部隊人員在衝突中死亡。
據美聯社援引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當局的話說,巴基斯坦士兵在當地時間8日晚向查謨地區的印方邊境哨所“無端”開火,使用的武器包括迫擊炮和機關槍。
印度邊防部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士兵“做出了恰當的迴應”,一名印方人員死亡。
另據土耳其安納多盧通訊社報道,印度方面已通過“外交渠道”向巴基斯坦提出抗議。目前,巴基斯坦方面還未對此事作出迴應。
這已經是近段時間雙方的第二次衝突。
當地時間10月26日,印度雙方互相指責對方向其邊境開火,雙方在激烈交火後,一名印度邊境安全部隊人員在襲擊中受傷。
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和巴基斯坦曾爲爭奪克什米爾地區多次爆發戰爭。2003年,兩國軍方在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一帶達成停火協議。
2021年,雙方雖然同意嚴格遵守克什米爾停火協議,但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不時發生交火,並相互指責對方破壞停火協議。
美國防部證實已在以色列部署特種部隊
財聯社11月3日電,美國國防部負責特種作戰的助理部長克里斯托弗·梅爾證實,美軍已經在以色列境內部署了特種部隊,主要角色是協助以方確定被哈馬斯扣押人員的位置、確認人質身份等;未來不排除還會負責美國使領館安全,以及保護美國公民撤離等任務。美國國防部近日還宣佈,將從美國本土向中東地區增派300名官兵——至此,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軍向中東增派的部隊總人數達到1200人。 (中國日報)
火了!火了!快去秦皇岛山海关:五一多种游乐体验让游客直呼过瘾
「吃對順序」完美控糖!美專家激推:餐前多吃1類食物
日学者:赖清德稳定领先一段距离 「但民进党恐丧失国会过半席次」
▲美專家建議把澱粉類放在進食順序的最後。(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文/華人健康網
幾乎所有身體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都和血糖有關嗎?睡眠、食慾、情緒、精力、皮膚、體重——只要基於科學的簡單方法控制血糖,就能改善健康,延緩衰老。可以說,90%的病,控糖就會好!挑對食物、吃對順序…,就能讓血糖曲線平穩。
控血糖訣竅一:以正確的順序進食
我們經常留意該吃什麼和不吃什麼,但你有沒有注意過該如何吃呢?其實,我們如何吃東西的方式會大幅影響血糖曲線。由相同食物組成的兩頓飯(因此營養成分相同,熱量也相同)對我們的身體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至於如何影響,就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吃這些食物。
美國生物化學研究者潔西.伊喬斯佩Jessie Inchauspe,在其新書《90%的病,控糖就會好》中提到,我讀到證明這一點的科學論文時大吃了一驚,尤其是2015年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如果你按照特定順序去吃含有澱粉、纖維、糖、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可以將整體血糖驟升幅度降低73%,同時可以減少48%的胰島素驟升幅度。」無論你是否患有糖尿病,情況都是如此。
什麼是正確的進食順序?
什麼是正確的進食順序?首先是纖維,其次是蛋白質和脂肪,最後纔是澱粉和糖。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種進食順序的效果足以媲美糖尿病藥物。2016年的一項驚人研究更加證實了這項結果:兩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爲期八週的標準化飲食,一組被要求按照正確的順序進食,另一組則是隨心所欲吃東西。按照正確順序進食的患者,他們的糖化血色素值顯著降低,表示開始逆轉第二型糖尿病。另一組吃的食物和熱量完全相同,但沒有依照特別的順序,他們的狀況就沒有改善。
這是一項突破性的發現。效果如此驚人,這和消化系統的運作方式有關。請將你的胃想像成一個水槽,把小腸想像成水槽下方的管道。你吃的食物都會落到水槽裡,然後流到下方的管道,食物會在這裡被分解並吸收到血液中。平均每分鐘大約會有三卡路里的食物慢慢從水槽流向管道。(這個過程一般稱爲胃排空。)
如果澱粉或糖先進入胃,就會很快到達小腸。它們會在這裡被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然後快速進入血液,這樣會導致血糖驟升。碳水化合物吃得越多、吃得越快,葡萄糖產生的量就越多,讓血糖峰值變得越高。
假設你的餐盤上有義大利麪和蔬菜,而你先吃了義大利麪,然後再吃青花菜。義大利麪屬於澱粉,會被你快速消化,轉變成葡萄糖。花椰菜會「坐在」義大利麪之上,慢慢等待去通過管道。
▲纖維有助減緩葡萄糖被分解和吸收的速度,讓血糖曲線更平穩。(示意圖/Unsplash)
纖維有3種超能力
然而,如果你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如果你選擇先嚼食青花菜。青花菜是一種蔬菜,含有大量的纖維,而纖維不會被消化系統分解成葡萄糖。纖維會從水槽直接下到管道……最後流到下水道,過程緩慢,但它不會改變。然而,還不只如此。
纖維有3種超能力:首先,它降低了α澱粉酶(alphaamylase)的作用,α澱粉酶是可以將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的酵素。其次,它會減緩胃排空的速度:當纖維存在時,食物從水槽流到管道的速度會更慢。最後,它會在小腸中形成黏稠的網狀物,讓葡萄糖更不容易進入血液。纖維藉由前面的機制,減緩了隨後落在水槽中葡萄糖被分解和吸收的速度,因此可以讓血糖曲線平穩。
我們先吃纖維再吃澱粉或糖,就會減少澱粉或糖對身體的影響。我們仍然可以大快朵頤,卻能大幅減少負面影響。
爲了說明進食順序對血糖驟升的影響,我們以俄羅斯方塊來做比喻:緩慢下降的方塊比快速下降的方塊更容易排列。當我們以正確的順序進食時(首先是蔬菜,其次是蛋白質和脂肪,最後是碳水化合物),我們不僅讓方塊的速度變慢,甚至減少了方塊的數量,這得歸功於纖維在腸道建構的網狀物。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速度越慢,血糖曲線就越平穩,身體就會感覺越舒服。我們可以享受完全相同的食物,只要最後才吃碳水化合物,我們的身心健康就會大大地不同。
▲餐前多吃一道綠色蔬菜,讓血糖曲線更平穩。(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控血糖訣竅二:用餐前先多加一道綠色蔬菜
當你閱讀上面的標題時可能在想:第一個訣竅要人先吃蔬菜,這個訣竅不也一樣。不是的!這個訣竅強調的層次不同。我說的是在主餐前額外加一道蔬菜。你會吃得比平常更多,讓血糖曲線平穩(下一個訣竅會各訴你爲什麼加入這些熱量有好處)。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要讓食物回到加工以前的模樣:含有澱粉和糖分的食物一定帶有纖維。只要餐前多吃綠色蔬菜,就能補回原先丟失的纖維。
平均而言,英國人的纖維攝取量幾乎不夠:每日攝取平均的纖維量只有應攝取量的一半。美國也只有5%的人達到建議的每日攝取量,也就是每天攝取25公克。美國政府把纖維稱爲是「攸關民衆健康的營養素」。正如本書第一部分所說,纖維會在日常飲食中消失,主要的原因是食品加工。
纖維存在於植物結構裡頭,你攝取的纖維大多來自豆類、蔬菜和水果。纖維這種植物生成的物質對人體非常重要:它可以餵養我們腸道的益菌,增強我們的微生物羣系,降低我們的膽固醇,確保身體運作一切正常。多吃水果和蔬菜,有益健康,好處多多,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攝取纖維。
纖維可以幫助我們穩定血糖濃度,主要是它能在腸道形成黏稠的網狀物。這個網狀物會讓腸道內壁減緩並減少吸收食物分子。這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血糖曲線?首先,我們吸收的熱量更少。其次,身體系統存在纖維,就會減少吸收葡萄糖或果糖分子。
独/金马歌手搭人妻女粉丝做这事 尪骂「骗财骗色」…他开吉求偿
好幾項科學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例如,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紐西蘭的科學家提供兩種麪包給受測者:一種是普通的麪包,另一種是每份富含10克纖維的麪包。科學家發現,受測者因爲額外攝取了這些纖維,血糖峰值降低了35% 以上。
說到麪包,如果你吃麪包時也想讓血糖曲線維持平穩,就得知道下面的資訊:不要吃聲稱含有「全麥」的麪包,這些麪包的纖維含量不會比傳統的「白」麪包多出太多;要買以天然酵母製作、質地細密的深色黑麥麪包。這是一種傳統的德國麪包,通常被稱爲種籽麪包(seed bread)或裸麥麪包(pumpernickel),纖維含量最爲豐富。
然而,即使吃這種深色麪包,也不是多吃纖維的最好方式,因爲麪包含有澱粉,所以會增加飲食中的葡萄糖。要怎樣攝取纖維才更好呢?答案是多吃綠色蔬菜,因爲蔬菜含有許多纖維,但只有少量的澱粉。
我們知道,多攝取纖維對身體有益,而且在吃別的食物之前就要先吃纖維。因此,餐前多加一道綠色前菜,就會大幅讓血糖曲線變得更爲平穩。綠色前菜的份量應該準備多少呢?你喜歡吃多少,就準備多少。我覺得和後續吃的碳水化合物比例最好是一比一。
前菜和主菜需要間隔多久?
根本不需要等待,只要按照順序吃即可。如果你真的要等待,儘量不要吃完綠色前菜以後,隔了好幾個小時才吃主餐,因爲纖維通過胃並進入小腸前端所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例如,如果你中午吃沙拉,下午1點吃米飯的話,沙拉里頭的纖維仍然能夠減緩米飯造成的血糖驟升。不過,如果你中午吃沙拉,下午3點才吃米飯,那就沒有效果了。
需要吃多少蔬菜?
有吃蔬菜總比沒吃要好,而且吃越多越好。目前沒有人研究過理想的比例,但我會吃與澱粉相同份量的蔬菜。
如果沒空做沙拉,我會吃兩顆罐裝的棕櫚心或兩顆提前烤好放在冰箱裡冷凍的花椰菜。雖然比例不是一比一,但還是會有點效果,總比飯前完全不吃蔬菜要好。
本文出自:高寶書版《90%的病,控糖就會好:挑對食物、吃對順序、控制份量,就能逆轉體質的血糖平衡法》
本文經授權轉自:華人健康網《控血糖別吃錯,進食順序吃對了?更多訣竅:用餐前「做這動作」,穩控血糖》
延伸閱讀:
中年莫名肥胖,關鍵兇手是他!張佩蓉營養師:3大關鍵打造吃不胖體質
減重要少吃澱粉?不吃澱粉易復胖?程明偉營養師:掌握4大技巧,澱粉減重剛剛好
月經不規則,卵巢早衰報到!吳明珠中醫師:5秘訣防卵巢早衰
美國再度炒作中國核彈頭:2030年將超過千枚,毛寧用3點回應!
美國再度炒作中國核彈頭:2030年將超過千枚,毛寧用3點回應!
美國擁有世界上極爲龐大的核武庫,其擁有的核武器數量足以將地球毀滅數十次,但美國卻並不希望別人也這樣做,中國的核武器僅僅夠自衛而已,可是美國仍然藉口中國核武器太多而多次在輿論戰線上進行炒作。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00338)前三季度汽油销售收入209.75亿元
近期,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擁有超過500枚使用的核彈頭,到2030年將擁有超過1000枚。這一報道引起了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怒火。她在10月20日的外交部記者例會上發表了言論,對此事進行了迴應,主要就是以下三點。
5月6号立夏,今年立夏有3个不同之处,最怕发生3件事:都指啥
首先,毛寧發言指出,美國發布這種含有“中國脅論”的報告,他們是在散佈對中國的不實指控,以此爲根據爲其霸權主義行徑尋找藉口。
其次,對於中國發展核武器,毛寧表示,這都是爲了國家自衛的目的。中國已經多次表明,不首先使用任何核武器。這與美國有很大的不同。
32歲少婦「做人」難 卵巢年齡竟已50歲
蔡永傑醫師呼籲30歲以上女性都要檢測穆勒氏爾蒙(AMH)。(陳志祥攝)
有位32歲少婦與獨子的丈夫努力「做人」,可是肚皮卻毫無動靜,檢驗發現卵巢「庫存見底」,難找好卵子的「卵巢早衰」現象愈來愈多、愈來愈年輕,女性要認知「實際年齡不等於卵巢年齡」,想要生兒育女應及早做好規畫。
奇美醫院生殖中心主任蔡永傑醫師表示,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是女性掌握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的重要工具,不過,女性對於AMH存有「年紀大、求子未果纔要檢測」、「檢測只能用在不孕症治療」兩大迷思,因而容易錯過黃金生育期,也可能忽略卵巢健康。
很多女人不知道自己的卵巢年齡!蔡永傑指出,卵子從出生已經註定多寡,不會再增加,只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減少,30歲的卵子數量只剩下原有的12%,退化得很快。蔡永傑呼籲,晚婚不好、晚生小孩更難。
上述的32歲少婦被婆婆帶到婦產科求診,一測「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才發現只剩0.1(ng/ml),卵巢功能幾乎已經衰竭。即便接受刺激排卵也沒有健康卵子可用,經過捐卵才順利人工生殖。
蔡永傑說,臨牀上卵巢衰竭的女性愈來愈多,而且年輕化,有人20多歲、卵巢已經40多歲了,卵巢早衰可能是生活作息改變、工作壓力等因素,而且卵巢衰竭沒有特別原因、也沒有症狀,頂多月經不規則,容易被女性忽略。
卵巢早衰並無回春的藥、預防惡化只能改掉抽菸等不良習慣,蔡永傑建議30歲以上女性都要檢測,提早知道自己卵巢的功能,以便因應,因爲卵巢衰竭、沒有卵子就會進入更年期,連帶出現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